重磅!值得关注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九大亮点!
发布时间:2020-12-10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建市﹝2020﹞94号,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于2020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0年11月30日发布。针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类别过细、等级过多、准入门槛高手续繁等问题,《改革方案》对部分专业划分过细、业务范围相近、市场需求较小的企业资质类别予以合并,对层级过多的资质等级进行归并,大幅压减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并加强监管,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由593项减至245项,除最高等级综合资质和需跨部门审批的资质外,其他等级资质一律下放至省级及以下部门审批。主要亮点如下:
1.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
本次改革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取得原10类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中的任一类,即可换发综合资质。施工综合资质不分行业,不分等级,可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不再申请或持有其他施工资质。放开施工总承包的行业、专业限制,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向综合性建筑业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变化,甲级资质企业承包业务范围变大
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原一级资质调整为甲级资质,施工总承包甲级资质在本类别内承揽业务规模不受限制。该项改革有利于甲级资质企业做精、做强本类别施工工作。其他等级资质合并为乙级资质,扩大了同级别企业的数量,势必会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部分经营状态欠佳的总承包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
3.专业承包资质大量合并
原资质标准将各种专业施工分得过于细致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引发许多争议,一项专业承包工程的不同工序需要承包该项工程的企业申报几个不同的资质才能正式施工,这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此次资质调整,将部分专业承包资质合并为一个资质,有利于专业承包企业扩大其业务承包范围,也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4.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改为专业作业资质,不再实行审批制
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改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不分等级。该项举措使得传统“包工头”团队向劳务企业转变的门槛变低,转变为正规有资质的企业又有利于其承接更多业务,由此可见,“包工头”团队向正规劳务企业转变的动力更强,有利于对建筑业劳务市场的进一步规范。
5.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后,原三级资质并入乙级资质
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资质只设甲级或不分等级),原三级资质并入相应专业、行业的乙级资质。资质等级压减后,对原先取得三级资质的中小企业大有益处,承揽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放宽,有利于建筑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原先拥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面临更多的竞争者,须通过提升技术实力、改革创新,向更高等级迈进。
6.部分资质被取消后,建设单位委托相关业务时并非一定不再作资质要求,已取得相关资质的企业应按照规定换证
此次改革对可由市场自主选择、行业自律进行调节的企业资质类别予以取消。被取消的行业或专业资质,建设单位委托业务时,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分为不再作资质要求和应当执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两类。
如取消农林工程监理专业资质,农林工程监理专业资质不再设置资质准入限制即建设单位委托农林工程监理业务时,不再作资质要求;但取消公路工程监理专业资质,并不意味着建设单位委托公路工程监理业务时不再作资质要求,其资质要求仍须执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
已取得相关资质的企业按照《改革方案》规定换发资质证书。如被取消的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资质,已取得该资质的企业可换发同等级电力工程或市政公用工程专业资质。
7.原资质证书有效期延长,企业换证无需重新核定资质
2020年7月2日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附件2《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有关情况说明》中规定,原资质证书有效期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届满的,统一延长至2021年12月31日。《改革方案》中亦明确将设置1年过渡期,到期后实行简单换证,即按照新旧资质对应关系直接换发新资质证书,不再重新核定资质。
8.今后资质审批和企业申报资质有重大变化
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开展企业资质审批权下放试点,将除综合资质外的其他等级资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其中,涉及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资质的审批权限由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保持现行审批模式不变的同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压减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就近办理。
网上申报、审批 电子资质证书: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逐步推行电子资质证书,实现企业资质审批“一网通办”。简化各类证明事项,大幅削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凡是通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的证明材料,一律不再要求企业提供。
9.不仅对企业的监管将更加严格,对个人职业资格也将进一步强化管理
对投诉举报较多的企业加大抽查频次,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对失信企业在资质升级、业务承揽等方面予以限制;进一步强化个人职业资格管理,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可以预见今后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将更为严格。
